
關於農曆的專業插圖
農曆2025年新變化
農曆2025年新變化
2025年嘅農曆(又稱陰曆或黃曆)有唔少值得留意嘅調整,尤其係節氣同閏月嘅安排,對於習慣用農民曆擇日或者跟傳統節慶嘅香港人嚟講,呢啲變化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同節日計劃。首先,2025年農曆會有一個閏六月,即係話全年會有13個月,而唔係平時嘅12個月。閏月嘅出現係為咗調和陰曆同公曆之間嘅時間差,確保二十四節氣同季節變化保持一致。例如,春節(正月初一)喺2025年會喺1月29號,比起2024年提早咗幾日,而中秋節同重陽節等節日嘅公曆日期亦會相應調整。
另外,2025年嘅干支紀年係「乙巳年」,天干屬木(乙),地支屬蛇(巳),五行中木火相生,對於信五行同天干地支嘅人嚟講,呢一年可能特別適合開展新計劃或者調整風水布局。黃曆查詢時可以留意「宜忌對照」,例如2025年閏六月期間,傳統上認為適合嫁娶、搬屋等大事,但就要避開「沖煞」方位,尤其係生肖屬豬嘅人要小心行事。
節氣方面,2025年嘅立春會喺2月3號,比往年早少少,而冬至則喺12月21號。呢啲變化對於農耕、飲食養生(例如「冬大過年」嘅習俗)同節慶安排都有影響。例如,端午節(五月初五)喺2025年會喺5月31號,而元宵節(正月十五)則喺2月12號,大家可以提早mark低日子,避免同公曆假期撞期。
如果想查詳細嘅農曆節氣或者萬年曆查詢,可以參考最新版嘅農民曆,入面會標明每日嘅「吉時吉神」同「沖煞」資訊。例如,2025年嘅春分(3月20號)同秋分(9月22號)係晝夜平分嘅日子,傳統上認為呢兩日適合平衡陰陽,進行調和身心嘅活動。另外,由於閏月嘅關係,部分節氣嘅農曆日期會同往年唔同,例如穀雨喺2025年會喺閏四月,而唔係平常嘅三月,呢點要特別注意。
總括嚟講,2025年農曆嘅變化主要圍繞閏月、節氣調整同干支紀年,對於計劃節慶、擇日或者跟傳統習俗嘅人嚟講,最好提前了解清楚,避免出錯。例如,閏六月期間嘅擇日可能要避開某些「凶日」,而五行相生相剋嘅關係亦會影響風水布局。如果想深入瞭解,可以參考專業嘅黃曆或者萬年曆工具,確保新一年順順利利!

關於公曆的專業插圖
陰陽合曆基本原則
陰陽合曆基本原則
農曆(又稱陰陽合曆)係一套結合咗陰曆同陽曆特點嘅曆法,喺香港同華人社會廣泛使用,尤其係重要節日如春節、中秋節、端午節同重陽節都跟農曆日期慶祝。農曆嘅核心原則係透過月亮周期(朔望月)定月份,同時參考太陽回歸年(即地球繞太陽一周)嚟調整年份長度,確保季節同曆法唔會脫節。呢種陰陽合曆嘅設計,令農曆可以同時反映月亮盈虧同四季變化,實用性極高。
點解農曆要陰陽合曆?
 純陰曆(如伊斯蘭曆)每年得354日左右,同太陽年相差11日,久而久之季節就會錯亂;而純陽曆(如公曆)就無考慮月亮周期,唔適合傳統節慶同農業活動。農曆聰明之處在於引入閏月機制——每2至3年加多一個月(例如閏五月),令農曆年平均長度接近365日。例如2025年就有閏六月,等農曆同節氣(如二十四節氣)保持同步。 
農曆點樣同節氣掛鉤?
二十四節氣係農曆陽曆部分嘅核心,反映太陽喺黃道上嘅位置,直接影響耕作同生活。例如「立春」標誌春天開始,「冬至」係全年日最短嘅一日。農曆月份通常會包含兩個節氣,但如果某個月得一個節氣(例如2025年嘅閏六月),就會被定為閏月。呢個機制確保咗春節永遠喺立春前後,唔會離晒大譜。 
天干地支同五行嘅角色
 農曆仲融合咗天干地支(干支)系統,用嚟紀年、月、日、時。例如2025年係乙巳年(天干「乙」屬木,地支「巳」屬蛇),配合五行(金木水火土)用嚟算命、擇日。黃曆(即農民曆)會標明每日干支,仲有宜忌對照、沖煞同吉時吉神,幫人揀結婚、開工等大日子。而家好多人都會用手機App查萬年曆或農曆查詢工具,睇埋當日節氣同五行屬性。 
實例:點解中秋節永遠係農曆八月十五?
 中秋節係月亮最圓嘅日子,農曆八月必定對應「秋分」節氣附近,確保月亮位置最靚。如果只用陽曆,中秋節可能喺9月或10月飄忽不定;而農曆固定喺八月十五,就係陰陽合曆嘅完美示範。同樣原理適用於元宵節(正月十五)同端午節(五月初五),節日同月相、季節緊密掛鉤。 
陰陽合曆嘅現代應用
 雖然公曆喺日常生活主導,但農曆仍然影響深遠:
 - 傳統節慶:春節放假、中秋食月餅、重陽登高等習俗全部跟農曆。
 - 農業活動:農民會參考節氣播種收割,例如「穀雨」前後插秧。
 - 擇日文化:香港人開張、嫁娶慣性查黃曆,避開沖煞時辰。
 - 命理風水:八字算命要用農曆出生日期,結合天干地支同五行分析運勢。 
點樣有效查閱農曆資料?
 而家網上同App有齊萬年曆查詢功能,輸入公曆日期即可轉換農曆,仲會顯示當日節氣、干支同宜忌。如果想深入研究,可以睇農民曆嘅詳細註解,例如2025年閏六月邊日適合搬屋、邊日忌出行。記住,農曆嘅陰陽合曆特性令佢比純陽曆複雜,但正因為咁,先保留咗千年傳統智慧同實用價值。

關於黃曆的專業插圖
閏月點樣計算
閏月點樣計算? 好多人都知農曆同公曆唔同步,但點解會有閏月?其實係因為陰曆(以月亮周期計)一年得354日左右,同公曆嘅365日差成11日!為咗追返呢個差距,古人就用「置閏法」,每2至3年加多一個月,等農曆同二十四節氣唔會愈差愈遠。
閏月嘅核心規則係跟節氣走:
 - 農曆月份通常對應一個「節氣」同一個「中氣」(例如「雨水」係正月嘅中氣)。
 - 如果某個月冇中氣,就會定做閏月。例如2025年農曆六月後有個閏六月,就係因為嗰個月得「小暑」節氣而冇中氣「大暑」。
 - 閏月名稱會跟住前一個月,例如閏四月、閏五月,節日如端午節、中秋節就唔會因為閏月而改期,但重陽節等節氣相關日子就可能受影響。 
點樣自己計閏月? 雖然有萬年曆同農民曆可以查,但想知原理可以睇吓:
 1. 對照二十四節氣:用天文數據睇邊個月缺中氣(例如2025年閏六月對應公曆7月23日至8月19日,中間只有「立秋」節氣而冇中氣)。
 2. 干支紀年輔助:閏月嘅天干地支同正常月份一樣,例如閏六月都係「未月」,但唔會影響春節等固定節日。
 3. 五行沖煞:傳統擇日會特別留意閏月嘅宜忌,因為陰陽曆重疊可能加強某啲沖煞效應。 
實際例子:2025年閏六月點解重要?因為佢影響咗節氣同農曆節日嘅對應。例如閏六月時,天干地支會重複前一個月嘅組合,但元宵節、端午節等依然按正常月份慶祝。另外,風水上閏月被視為「虛月」,有人會避開喺閏月結婚或搬屋,但其實要配合五行同個人八字先準確。
工具推薦:
 - 用黃曆查詢網站或App,輸入年份即刻睇到閏月位置。
 - 對照節氣查詢工具,睇中氣分布(例如「穀雨」「夏至」等)來判斷邊個月可能冇中氣。
 - 研究曆法改革歷史,了解點解19年會有7次閏月(稱為「默冬章」周期),同點解閏月多數出現喺夏季。 
小貼士:閏月唔係隨便加,而係嚴格按太陽黃道位置計算。如果想深究,可以睇吓天干地支點樣同閏月互動,或者點解農民曆嘅閏月安排會影響耕種時機。記住,閏月嘅存在正正反映咗古人點樣用智慧平衡陰曆同陽曆嘅矛盾!

關於萬年曆的專業插圖
中氣對應月份
中氣對應月份
喺傳統農曆(又稱陰曆或黃曆)入面,中氣係一個好重要嘅概念,尤其係當你查閱萬年曆或者農民曆嘅時候,會發現每個月份嘅劃分同公曆好唔同。農曆月份嘅安排,其實同二十四節氣中嘅中氣有直接關係。簡單嚟講,一個農曆月份必須包含一個中氣,如果某個月冇中氣,就會被定為閏月,呢個就係點解農曆每隔幾年就會多出一個月嘅原因。
舉個實例,2025年嘅農曆月份點樣對應中氣呢?等我哋睇下具體情況:
 - 正月(春節所在月份):對應中氣係雨水,通常喺公曆2月18日到3月5日之間。
 - 二月:中氣係春分,大約喺公曆3月20日左右。
 - 三月:中氣係穀雨,通常喺4月20日前後。
 - 四月:中氣係小滿,大概喺5月21日左右。
 - 五月(端午節所在月份):中氣係夏至,通常喺6月21日前後。
 - 六月:中氣係大暑,大約喺7月23日左右。
 - 七月(中秋節前一個月):中氣係處暑,通常喺8月23日前後。
 - 八月(中秋節所在月份):中氣係秋分,大約喺9月23日左右。
 - 九月(重陽節所在月份):中氣係霜降,通常喺10月23日前後。
 - 十月:中氣係小雪,大約喺11月22日左右。
 - 十一月:中氣係冬至,通常喺12月22日前後。
 - 十二月(農曆年尾):中氣係大寒,大約喺1月20日左右。 
如果某個農曆月份冇中氣,例如2025年嘅農曆六月之後冇中氣對應,就會出現閏六月,呢個就係農曆點樣透過閏月嚟調整同公曆嘅差異。呢種方法叫做置閏法,目的係等農曆年份同四季變化保持大致同步,唔會因為陰曆同陽曆嘅差異而導致節氣偏差太大。
另外,中氣同農曆節日嘅關係都好密切。例如:
 - 春節一定喺立春附近,但具體日期就要睇當年嘅中氣分佈。
 - 端午節通常喺夏至前後,因為五月嘅中氣係夏至。
 - 中秋節就一定喺秋分附近,因為八月嘅中氣係秋分。 
如果你用萬年曆查詢農曆日期,會發現中氣嘅位置直接影響月份嘅命名同節日嘅安排。例如,2025年嘅元宵節喺正月十五,而正月必須包含雨水呢個中氣,否則就要調整月份。呢種複雜嘅對應關係,正正體現咗農曆同二十四節氣嘅緊密聯繫。
最後,中氣仲同五行同天干地支有關係。例如,每個中氣代表唔同嘅能量變化,會影響擇日、沖煞同吉時吉神嘅判斷。如果你睇黃曆擇日,會發現宜忌對照通常同中氣嘅陰陽屬性有關。所以,了解中氣點樣對應月份,唔單止可以幫你更好咁理解農曆,仲可以應用喺日常生活嘅風水同擇日上。

關於陰曆的專業插圖
地支月份關係
地支月份關係係農曆曆法入面一個好重要嘅概念,尤其係當你哋用黃曆或者農民曆擇日、睇節氣、甚至計劃傳統節日(例如春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)嘅時候,都會接觸到。地支一共有十二個,分別係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而每個地支對應農曆嘅特定月份。例如,寅月對應農曆正月,卯月係二月,如此類推。呢個對應關係唔單止用嚟紀月,仲同天干地支、五行理論緊密結合,影響傳統文化中嘅擇日同宜忌對照。
點解地支月份咁重要?因為佢哋直接反映咗自然界嘅變化同節氣嘅更替。例如,寅月(正月)對應立春,代表春天開始;而午月(五月)對應夏至,係一年中陽氣最盛嘅時候。呢種關係亦影響咗好多傳統節日嘅日期,比如重陽節通常喺農曆九月(戌月),而元宵節就喺正月(寅月)。如果你想用萬年曆查詢某個日子嘅吉凶,或者計劃喺特定節氣做啲重要事情(例如開市、結婚),就要先了解地支同月份嘅對應關係。
另外,地支月份仲有一個特別之處,就係佢哋同閏月嘅處理有關。農曆為咗同公曆保持同步,每隔幾年就會加一個閏月,而閏月嘅地支通常同前一個月一樣。例如,如果農曆五月之後加一個閏五月,咁兩個五月都會用「午月」嚟表示。呢個機制確保咗二十四節氣能夠準確反映季節變化,同時亦令到農曆查詢變得更加複雜。如果你想深入理解曆法改革或者干支紀年,就一定要掌握地支月份嘅規律。
最後,地支月份同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嘅關係亦值得留意。每個地支都有對應嘅五行屬性,例如寅、卯屬木,巳、午屬火,申、酉屬金,亥、子屬水,辰、戌、丑、未屬土。呢種分類影響咗傳統文化中嘅吉時吉神同沖煞判斷。例如,如果你喺屬火嘅午月(五月)做一啲需要「火」能量嘅事情(例如開爐、動土),就可能會更加順利。相反,如果當日嘅天干地支組合沖剋你嘅生肖,就要避開嗰啲日子。總括嚟講,地支月份唔單止係農曆嘅基礎,仲係理解傳統文化同曆法嘅關鍵。

關於重陽節的專業插圖
時辰點樣劃分
時辰點樣劃分
農曆嘅時辰劃分同公曆好唔同,佢哋係根據天干地支同五行嘅傳統系統來定嘅。一個完整嘅農曆日係分為12個時辰,每個時辰代表兩個鐘頭,由子時(23:00-01:00)開始,一路輪到亥時(21:00-23:00)結束。呢種劃分方法喺黃曆同農民曆入面好常見,尤其係用嚟擇日或者睇吉時吉神嘅時候。
每個時辰都有對應嘅天干地支,例如子時屬水,對應地支「子」;午時屬火,對應地支「午」。呢啲時辰唔單止用嚟計時,仲會影響擇日同宜忌對照。比如話,如果你要擺酒或者開張,好多人都會查萬年曆查詢,睇吓邊個時辰最吉利,避開沖煞。舉個例,2025年嘅春節,子時可能係吉時,適合拜神,但係申時就可能要避開,因為有煞氣。
另外,時辰劃分仲同節氣有好大關係。農曆嘅二十四節氣會影響時辰嘅吉凶。例如,中秋節或者重陽節呢啲大日子,時辰嘅選擇會更加講究。如果你用農曆查詢工具,可能會發現端午節正午時(11:00-13:00)係陽氣最盛嘅時候,適合進行祈福活動。而夜晚嘅亥時就可能陰氣重,唔太適合出門。
仲有一點好重要,就係閏月對時辰劃分嘅影響。由於農曆同公曆嘅差異,每隔幾年就會加一個閏月,呢個時候時辰嘅吉凶可能會有所調整。例如,2025年如果有閏月,咁節氣查詢就要特別留意,因為閏月嘅時辰可能同平常唔同。
總括嚟講,農曆時辰嘅劃分唔單止係時間上嘅區分,仲包含咗五行相生相剋、天干地支配合,以及節氣變化等多重因素。無論係元宵節定係端午節,時辰嘅選擇都會影響運勢,所以好多人都會參考黃曆查詢或者萬年曆,確保自己嘅重要活動揀啱時辰。

關於中秋節的專業插圖
節氣計算方法
節氣計算方法
講到農曆節氣嘅計算方法,其實同公曆、陰曆、天干地支等曆法系統息息相關。香港人成日睇黃曆(又稱農民曆或萬年曆)擇日、查節氣,但未必知道背後嘅原理。節氣嘅計算主要基於太陽喺黃道上嘅位置,每15°為一個節氣,全年共24個,所以叫「二十四節氣」。呢套系統自古代中國沿用至今,即使2025年嘅現代社會,依然影響住我哋嘅生活,例如春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嘅日期,都同節氣密不可分。
點樣計算節氣?
 節氣嘅計算有兩種主流方法:
 1. 平氣法:將一年平均分為24等份,每份約15日,但因為地球公轉軌道係橢圓形,實際太陽運行速度唔均勻,所以呢種方法會有誤差。
 2. 定氣法(現代常用):根據太陽嘅真實位置計算,精確度高。例如,當太陽到達黃經315°時就係「立春」,而到達330°就係「雨水」。而家嘅萬年曆同農曆查詢工具,多數用定氣法,確保節氣時間準確到分鐘。 
節氣同農曆點配合?
 農曆(陰曆)以月亮周期為準,但節氣以太陽周期為準,兩者唔完全同步。為咗調和差異,農曆會加入「閏月」。例如,2025年農曆就有閏六月,確保節氣同月份唔會脫節。另外,傳統節日如重陽節、元宵節嘅日期,雖然按農曆定,但節氣嘅變化會影響氣候同慶祝方式。比如中秋節通常喺「秋分」前後,月亮最圓,所以成為賞月佳節。 
點樣用工具查節氣?
 而家好多人會用手機App或網站做黃曆查詢、節氣查詢,但傳統嘅農民曆仍然有參考價值。例如:
 - 萬年曆:會標明每日嘅節氣、五行、天干地支,仲有吉時吉神、沖煞等資訊。
 - 擇日:結婚、開張等大事,傳統上會睇節氣同農曆宜忌對照,避免「犯沖」。
 - 節氣養生:例如「立冬」要進補,「穀雨」要防濕,呢啲都係基於節氣嘅生活智慧。 
節氣計算例子
 以2025年為例,「春分」係3月20日,太陽到達黃經0°;而「夏至」係6月21日,太陽到達黃經90°。呢啲數據可以喺天文台或專業曆法網站搵到。如果想深入瞭解,可以研究「干支紀年」同節氣嘅關係,例如2025年係乙巳年,天干屬木,地支屬火,五行搭配會影響當年節氣嘅氣候特徵。 
點解要識節氣計算?
 除咗傳統文化,節氣對農業、飲食、健康都有影響。例如:
 - 農民靠節氣決定播種同收割時間。
 - 中醫會按節氣調理身體,比如「冬至」補陽、「大暑」清熱。
 - 風水命理師會用節氣配合天干地支,推算運勢。 
總之,節氣計算唔只係曆法問題,仲貫穿咗華人社會嘅生活智慧。無論係用萬年曆定手機App,理解背後原理,可以幫我哋更好咁規劃日子同活動。

關於農民曆的專業插圖
農曆新年習俗
農曆新年習俗係華人社會最重要嘅傳統節日,隨住2025年農曆與公曆對照更加普及,年輕一代亦開始重新關注呢套融合五行、天干地支同二十四節氣嘅古老智慧。香港人過年最緊要「跟足黃曆」(又稱農民曆)擇吉日,例如年廿八洗邋遢要避開「沖煞」方位,年三十團年飯嘅開席時間更要參考萬年曆查詢「吉時吉神」。而家好多手機App仲整合埋節氣查詢功能,等你可以實時睇到立春精確到分鐘嘅時間,傳統習俗變得愈來愈科技化!
講到具體習俗,春節期間嘅禁忌同講究多到數唔晒:
 - 貼揮春要根據干支紀年選擇吉祥語,例如2025乙巳年屬蛇,就要避免用「虎」字相關嘅成語
 - 派利是金額最好帶「8」呢個五行屬木嘅數字,避開「4」字尾
 - 開市拜神要揀黃曆上「宜開張」嘅日子,仲要配合老闆生肖唔好犯太歲 
而家連後生仔都識用農曆查詢工具睇閏月安排,因為2025年農曆四月係閏月,直接影響端午節龍舟賽嘅籌備檔期。傳統上閏月被視為「虛月」,老一輩會提醒後生唔好喺呢段時間搞婚嫁等大事,但現代人更多會參考宜忌對照再自己判斷。
元宵節作為新年壓軸,香港依然保留住猜燈謎呢項融合天干地支謎題嘅活動。例如「甲子乙丑海中金」呢類干支紀年謎面,後生仔可能要上網查萬年曆先識解。而家仲興起AI生成符合節氣主題嘅電子燈謎,傳統同科技crossover得幾過癮!
值得一提嘅係,隨住曆法改革討論熱烈,部份農曆節日如重陽節、中秋節嘅公曆日期每年浮動,搞到後生仔成日問「今年幾號係冬至?」。有見及此,香港天文台近年推出「農曆節氣自動提醒服務」,仲會解釋點解端午節有時在五月有時在六月(就係因為閏月調整)。呢種將古老曆法知識生活化嘅做法,確實幫到傳統習俗傳承落去。
最後提提大家,2025年立春(2月3日)同春節(1月29日)唔同日子,形成「年頭立春」格局。根據擇日學說,呢類年份特別適合搞創新項目,難怪近排咁多startup專登揀正月初八「穀日」開張!

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專業插圖
傳統節日由來
傳統節日由來
香港人過節最鍾意睇農曆,因為大部分傳統節日都係跟陰曆計算,同公曆嘅日期年年都唔同。好似春節咁,其實係根據黃曆(又叫農民曆)嘅正月初一定出嚟,而呢個日子又同天干地支嘅循環有關。古時農民靠二十四節氣嚟安排耕作,所以農曆節日好多都同農業社會嘅生活息息相關,例如端午節原本係驅邪避毒嘅日子,後來紀念屈原,而中秋節就係慶祝豐收同團圓。
講到節日由來,不得不提五行同干支紀年嘅影響。例如重陽節(農曆九月初九)就係因為「九」屬陽數,雙九疊加稱為「重陽」,古人認為呢日要登高辟邪。而元宵節嘅起源亦同曆法改革有關,漢武帝時期將正月十五定為祭祀天神嘅日子,後來演變成賞花燈嘅習俗。如果想查返2025年嘅節日日期,可以用萬年曆查詢或者農曆查詢工具,仲可以順便睇埋當日嘅宜忌對照同沖煞方位,方便擇吉日辦大事。
另外,節氣亦係傳統節日嘅重要基礎。例如春節通常喺「立春」前後,而冬至就係農曆節氣中最重要嘅日子之一,甚至有「冬至大過年」嘅講法。古代人會根據閏月調整農曆,確保節氣同季節唔會脫節。而家網上好多黃曆查詢服務都會標明吉時吉神,幫你揀開工、嫁娶嘅好日子。如果想深入瞭解節日習俗,不妨研究下天干地支點樣影響節日嘅定名同慶祝方式,例如「端午」嘅「午」就同地支中嘅「午月」有關。
最後,香港人慶祝傳統節日時,好多時都會參考農民曆嘅指引,例如春節前要「送灶神」,中秋節要拜月光。呢啲習俗背後都有深厚嘅文化同曆法依據,反映古人對自然規律嘅觀察同智慧。如果想知2025年邊日係端午節或者重陽節,記住要用陰曆嚟計,因為公曆日期年年唔同㗎!

關於五行的專業插圖
生肖運勢分析
生肖運勢分析
 2025年係農曆乙巳蛇年,根據天干地支同五行理論,呢一年屬「木蛇」之年,對十二生肖嘅運勢有唔同影響。香港人一向重視黃曆同農民曆嘅指引,尤其係擇日、沖煞同吉時吉神嘅分析,而家就同大家拆解2025年各生肖嘅運程重點! 
- 屬蛇(本命年):2025年犯太歲,黃曆查詢顯示農曆四月同十月要特別小心健康同是非。建議避開沖煞方位(東北方),可佩戴紅色飾物化解。
- 屬虎:受「寅巳相害」影響,易有小人,萬年曆查詢建議農曆正月同七月避免重大投資。
- 屬猴:天干地支中「申巳相合」,事業有貴人,但五行缺火,宜多穿暖色系增強運勢。
節氣同閏月亦會影響運勢!2025年無閏月,但二十四節氣中嘅「立春」(2月3日)同「冬至」(12月21日)係轉運關鍵,可參考農曆節氣安排重要活動。例如:
 - 春節期間(農曆正月初一)屬馬、狗嘅人宜拜太歲。
 - 端午節(農曆五月初五)前後,屬兔者可佩戴玉器擋災。 
實用例子:如果想喺2025年結婚,屬雞嘅新人可揀農曆查詢中「宜嫁娶」嘅日子,避開沖雞(酉)嘅干支紀年日期。另外,陰曆八月(中秋節月份)屬龍者財運最旺,適合開新盤或投資。
五行搭配技巧:2025年木氣旺盛,缺金生肖(如牛、羊)可多用白色、金色物品平衡;而屬豬、鼠等水旺生肖,則適合綠色增強木氣流通。記住,萬年曆嘅宜忌對照只係參考,實際運勢仲要配合個人八字分析!
最後提提大家,2025年重陽節(農曆九月初九)係掃墓吉日,但屬狗者當日沖煞,宜提早或延後祭祖。如果想知每日詳細運勢,可以查黃曆或節氣查詢工具,隨時掌握吉時吉神方位同禁忌!

關於天干地支的專業插圖
農曆與公曆對照
農曆與公曆對照係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嘅工具,尤其係香港人,既要跟國際接軌用公曆,又要保留傳統節日同習俗,所以清楚兩者點樣對應好重要。2025年嘅農曆同公曆轉換,可以透過萬年曆查詢或者手機App輕鬆搞掂,但背後嘅曆法原理同文化意義就值得深入探討。例如,2025年嘅春節係公曆1月29日,而中秋節就係9月21日,呢啲重要節日嘅日期每年都唔同,正正就係因為陰曆同陽曆(公曆)計算方式有差異。
農民曆(又稱黃曆)除咗標示日期對照,仲會詳細列出每日宜忌對照、吉時吉神同沖煞,幫你擇日做事。例如,2025年端午節(公曆5月31日)當日可能標註「宜祭祀、祈福」,而重陽節(公曆10月29日)就可能提醒「忌動土、安葬」。如果想計劃婚嫁、開張等大事,不妨參考農曆查詢工具,結合天干地支同五行學說,揀個好日子。
講到二十四節氣,佢係農曆體系入面嘅重要組成部分,反映自然變化同農業活動。例如,2025年嘅立春係公曆2月3日,而冬至就係12月21日。節氣唔單止影響農事,仲同中醫養生、飲食習慣息息相關。香港人鍾意喺冬至食湯圓,就係傳統文化同節氣結合嘅例子。另外,閏月嘅安排亦係農曆特色,2025年並無閏月,但遇到有閏月嘅年份(如2023年閏二月),農曆節日嘅日期就會相應調整,呢點亦係對照時要注意嘅細節。
對於想深入研究曆法嘅人,可以了解下干支紀年。2025年係乙巳年,天干屬木,地支屬蛇,所以又叫木蛇年。呢套系統用嚟紀年、紀月、紀日,甚至紀時,同五行相生相剋理論緊密相關。例如,開市擇日可能避開「沖蛇」嘅日子,而結婚則傾向揀「天喜日」。現代人雖然少用天干地支記日子,但佢仍然影響風水命理、傳統節慶同民俗活動。
最後,提提大家,而家網上同手機都有好多農曆節氣查詢工具,輸入公曆日期就可以即時轉換,仲會顯示當日節氣、五行屬性同宜忌事項,非常方便。無論係計劃旅行、安排喜事,定係單純想知今日係農曆幾號,善用呢啲工具就唔使估估下啦!

關於節氣的專業插圖
月相變化規律
月相變化規律
農曆(又稱陰曆或黃曆)嘅核心就係基於月相變化,同公曆(西曆)嘅太陽曆好唔同。農曆每個月嘅長度(29或30日)係根據月亮繞地球運行嘅週期(約29.5日)而定,呢個就係所謂嘅「朔望月」。朔日(新月)代表農曆月初一,月亮完全睇唔到;而望日(滿月)通常係農曆十五或十六,月亮最圓最光。呢種規律直接影響到傳統節日嘅日期,例如中秋節(農曆八月十五)必定係滿月之夜,而元宵節(正月十五)亦係同一原理。
香港人常用嘅農民曆(或萬年曆)會詳細標明月相變化,仲會註明每日嘅五行、天干地支同宜忌對照,方便擇日。例如,2025年嘅重陽節(農曆九月初九)對應公曆10月30日,當日月亮處於上弦月階段,光亮度約50%,適合登高祈福。而2025年端午節(農曆五月初五)嘅月亮則係下弦月,月光較暗,但節日氣氛依然濃厚。
月相變化亦同二十四節氣有微妙關聯。雖然節氣係根據太陽位置而定(屬於陽曆成分),但農曆會透過閏月來調和月相與季節差異。例如,2025年農曆有閏六月,就係為咗避免節氣(如立秋)同農曆月份脫節。呢種曆法改革確保咗春節(農曆正月初一)總喺立春前後,保持傳統文化嘅連貫性。
如果想深入理解月相規律,可以參考以下具體例子:
 - 朔月(新月):農曆月初一,月亮同太陽同方向,完全無光。傳統上認為呢日適合靜修或計劃新事項,黃曆查詢可能會標註「宜安床、祭祀」。
 - 上弦月:農曆初七至初八,月亮右半邊光亮。呢段時間能量上升,適合開工、搬屋等動態活動。
 - 望月(滿月):農曆十五或十六,月光最強。中秋節賞月就係最佳例子,民間亦相信滿月影響情緒,擇日時會避開沖煞較重嘅日子。
 - 下弦月:農曆廿二至廿三,月亮左半邊光亮。能量下降,適合整理、收尾工作,農民曆可能會建議「宜修補、忌嫁娶」。 
對於想用農曆規劃生活嘅人,可以善用萬年曆查詢工具,睇埋每日嘅吉時吉神同沖煞方位。例如,2025年8月嘅月相顯示,農曆七月十四(8月28日)係滿月兼中元節,當日五行屬火,天干地支為「乙未」,黃曆可能註明「宜祭祖、忌遠行」,反映傳統文化對月相嘅重視。
最後要提嘅係,月相變化仲影響到干支紀年嘅計算。例如2025年係乙巳年(蛇年),農曆新年(2月1日)當日月亮處於殘月階段,象徵新舊交替。呢類細節對風水師或傳統文化研究者尤其重要,亦解釋咗點解香港人至今仍依賴農民曆來安排大事小情。

關於春節的專業插圖
農曆應用程式
喺2025年嘅今日,農曆應用程式已經成為香港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嘅工具,尤其係要查農曆節日、擇日或者睇黃曆宜忌嗰陣。而家嘅App唔單止可以幫你快速轉換公曆同陰曆,仲會詳細列出二十四節氣、天干地支、甚至五行沖煞等傳統曆法資訊,真係方便到極!例如要計劃春節團年飯、中秋節賞月,或者重陽節掃墓,一撳個App就睇到幾時係吉日,仲會提醒你避開沖煞時段,連老一輩都讚好用。
功能多元化係而家農曆App嘅賣點,除咗基本嘅萬年曆查詢,好多仲整合咗農民曆嘅傳統智慧。譬如話,有啲App會標明每日嘅吉時吉神,等你知幾時開市、嫁娶最有利;又或者顯示當日宜忌對照,提醒你唔好喺「破日」搬屋、簽約。仲有啲進階功能,例如根據你嘅生辰八字推算流年運勢,或者結合干支紀年預測生肖運程,對於迷信風水命理嘅香港人嚟講,簡直係神器!值得一提嘅係,部分App仲會加入閏月計算同曆法改革嘅歷史資料,等用家更了解農曆背後嘅文化淵源。
不過揀農曆App都要有技巧,唔係齋睇介面靚就得。首先,要留意佢嘅資料來源是否權威,例如有冇參考官方曆法或專業風水師嘅數據,避免被山寨資訊誤導。其次,功能是否貼地?例如端午節包糭、元宵節賞花燈,App會否推送相關習俗小知識?另外,節氣查詢嘅準確度都好重要,尤其係農耕或養生族群,靠佢嚟安排播種、進補時間。最後,最好揀支援離線使用嘅App,因為傳統節慶(如春節拜年)未必去到邊都有網絡,到時load唔到就大件事!

關於端午節的專業插圖
風水擇日指南
風水擇日指南
喺香港,好多人都會參考農曆同黃曆來揀個好日子,無論係結婚、搬屋定開張,都要睇下宜忌對照同吉時吉神。風水擇日唔單止係傳統習俗,更係一種結合天干地支、五行同節氣嘅精密計算。2025年嘅農民曆已經更新咗最新嘅沖煞方位同擇日建議,等大家可以避開凶日,揀到最旺自己嘅吉時。
首先,要明白點解農曆(又稱陰曆)咁重要。同公曆唔同,農曆係根據月球運行周期制定,仲會加入閏月來調整同太陽年嘅差距。呢個曆法系統仲包含咗二十四節氣,例如春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同重陽節,都係根據農曆來定嘅。而萬年曆查詢就係幫我哋快速搵到特定日子嘅吉凶資訊,例如2025年元宵節係農曆正月十五,當日係咪適合結婚或開業,就要睇返黃曆嘅詳細分析。
點樣用天干地支同五行擇日?
 風水擇日最核心嘅概念就係干支紀年,即係用天干(甲、乙、丙……)同地支(子、丑、寅……)組合來標記年份、月份同日子。例如2025年係乙巳年,乙屬木,巳屬火,所以全年嘅五行能量係木火相生,適合做啲需要創意同活力嘅事,例如開新公司或搞宣傳活動。如果想揀結婚日子,可以參考農曆節氣,避開沖煞自己生肖嘅日子。例如屬猴嘅人就要避開農曆七月(申月),因為同自己生肖相沖。 
實用例子:2025年中秋節搬屋擇日
 中秋節係農曆八月十五,2025年嘅中秋節對應公曆9月7日。如果想喺呢日搬屋,可以參考黃曆查詢,睇下當日嘅宜忌:如果寫住「宜入宅」,即係適合搬屋;如果寫住「忌修造」,就要避免裝修。另外,仲要睇埋當日嘅吉神方位,例如財神位喺正東,搬屋時可以將財位擺向東邊,等新屋風水更旺。 
點解要避開凶日同沖煞?
 傳統上,每個月都有幾日係黑道日或破日,例如農曆初一、十五可能係月破日,唔適合做重大決定。而沖煞就係指當日嘅地支同自己生肖相沖,例如2025年10月2日(農曆八月二十)係丙戌日,戌狗同辰龍相沖,屬龍嘅人就要避免喺呢日簽約或遠行。如果想穩陣啲,可以用萬年曆查詢工具,輸入自己嘅生辰八字,系統就會自動計出最夾你嘅吉日。 
點樣結合節氣來增強運勢?
二十四節氣唔單止係曆法標記,仲反映咗自然界能量變化。例如春分同秋分係陰陽平衡嘅日子,適合做啲需要和諧能量嘅事,例如求婚或和解;而冬至就係陽氣初生嘅時候,適合開新計劃或投資。2025年嘅節氣查詢顯示,立春(2月3日)同立秋(8月7日)都係轉運好時機,可以喺呢兩日做風水佈局,例如擺放綠色植物(木屬性)增強事業運。 
最後提醒:擇日要個人化
 雖然農曆同黃曆提供咗通用指引,但最準確嘅擇日方法係結合自己嘅八字五行。例如你係火命人,2025年木火旺,可以多揀屬木(寅、卯月)或屬火(巳、午月)嘅日子行事,等運勢更加順暢。如果唔識計,可以搵專業風水師幫手,確保擇日精準無誤。

關於元宵節的專業插圖
農曆養生秘訣
農曆養生秘訣真係大有學問㗎!香港人成日睇農民曆同黃曆擇日,其實農曆唔單止用嚟睇吉時吉神,仲隱藏咗一套順應自然嘅養生智慧。根據2025年最新嘅曆法研究,二十四節氣同五行理論仍然係調理身體嘅黃金法則。例如春節後嘅「立春」,就係肝氣最旺嘅時候,中醫建議飲玫瑰花茶疏肝解鬱;而端午節前後踏入「芒種」,濕氣重就要多食赤小豆同薏米祛濕。
點解農曆比公曆更適合養生?關鍵在於佢結合咗天干地支同節氣變化,精確反映地球磁場同人體節律。2025年萬年曆查詢發現,每逢閏月(例如今年農曆四月閏),老人家特別容易氣虛,可以用黃芪煲湯補氣。而中秋節前後嘅「秋分」,日夜平分,最適合早睡早起養肺陰。專業中醫提醒:每個節氣轉換前3日開始調整飲食,效果會更加顯著!
重陽節登高唔單止係傳統習俗,仲係符合「秋季養收」嘅養生之道。根據干支紀年,2025年係乙巳年,五行屬木火,容易心煩氣躁,建議多用菊花、薄荷等清熱食材。而元宵節食湯圓,其實暗藏「冬藏精」嘅智慧——糯米補脾胃,適合冬季尾聲溫補。以下係幾個實用農曆養生貼士:
- 驚蟄(3月5日左右):雷鳴蟲醒,要食梨清熱潤燥
- 夏至(6月21日左右):陽氣最盛,綠豆湯解暑但忌冰鎮
- 霜降(10月23日左右):開始進補,當歸羊肉湯最啱時令
現代人仲可以點活用陰曆養生?不妨參考農曆查詢工具,對照自己嘅出生天干地支。例如「甲木」體質嘅人,2025年要重點護肝;「戊土」體質則要注意脾胃消化。最新發現連擇日都有科學根據——月相影響人體水分代謝,黃曆查詢顯示月虧時期(農曆廿三至月底)特別適合排毒斷食。
特別要提沖煞概念並非迷信!2025年節氣查詢顯示,「大寒」當日(1月20日)北風勁吹,氣虛者確實容易感冒,中醫建議戴圍巾護住大椎穴。而農曆節氣交接時刻(精確到分鐘)前後兩小時,血壓波動會比平常大30%,高血壓患者要避免劇烈運動。記得睇實萬年曆標註嘅精確節氣時間啊!
香港潮濕天氣點配合農曆養生?農民曆「宜忌對照」中嘅「忌潮濕」日子,其實係指大氣中黴菌活躍度最高嘅時段,過敏體質者應該開抽濕機同飲五指毛桃湯。而二十四節氣中嘅「穀雨」(4月19日左右),就係祛濕黃金期,可用土茯苓煲龜板。資深藥師教路:揀藥材要睇黃曆上嘅「採藥吉日」,藥效會更加顯著㗎!